SHOW / EPISODE

禮與十八世紀的文化轉折:《儒林外史》研究

1h 15m | Dec 12, 2021

想到「禮儀」,大家會想到甚麼呢?是「請謝謝對不起」的好棒棒禮貌生活、還是每天幫自己沖一杯咖啡開啟一個早晨的「儀式感」?儘管可能不再像過去那樣三跪九叩,但禮儀仍無所不在地充斥於我們四周。從初見面的握手禮、每天點一支香的敬神禮,到結婚時忙進忙出的婚禮,大大小小的禮儀模式規範著我們的生活,讓人習以為常,甚至渾然不覺。

結束了上一次的規規整整、滿滿帝國制度的禮儀討論,這次時間咻咻咻地一下快轉到18世紀,我們討論起漢人菁英的朋友圈,以及他們所關心的社會問題。本期討論商偉老師的《禮與十八世紀的文化轉折:《儒林外史》研究》,是一本以白話小說《儒林外史》為中心的文學與思想研究。透過《儒林外史》,我們可以看見作者吳敬梓如何反思當時知識分子間熱烈討論的禮儀意涵、如何把朋友圈裡的辯論、交談,以及八卦(?)都變成一篇篇的故事,又是如何不斷地在質疑傳統的同時也質問自己。

小人們這次除了討論禮的象徵意義外、也涉及儒家禮儀與世俗利益之間糾葛不清的關係,當然也有小說與歷史這些我們始終辯論的問題。歡迎大家跟著我們,一起進入文人小說的世界裡,偷窺一下18世紀文人生活裡的清醒與瘋狂、痛苦與快樂!


出版背景介紹 01:05

書籍章節摘要 02:50

為什麼「禮」是《儒林外史》的核心命題? 05:30

禮儀生活的內在矛盾:「二元禮」 09:05

明末儒林追求禮儀生活的失敗嘗試:「泰伯禮」12:10

「苦行禮」:禮儀生活不只是說說而已?17:07

為什麼「苦行禮」依然不能修正「二元禮」的矛盾?18:25

《儒林外史》作為吳敬梓的思想實驗 24:30

歷史與時間:《儒林外史》的創新性1 26:57

權威敘事者的消失:《儒林外史》的創新性2 31:29

儀式的意義?41:36

官方體制 vs. 世俗慾望46:25

小說作為思想性文獻48:00

儀式帶來規範還是焦慮? 50:10

十八世紀與文人小說 54:26

儒家禮儀主義的復興是否失敗?01:00:45

儒家的多元性與其界線 01:04:00

《儒林外史》與當代文化反思01:09:00


下期選讀介紹 01:13:20

Audio Player Image
三小人
Loading...